(通讯员 李杏子)为打破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堂边界,将抽象的国家安全观与法治知识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实践认知,10月1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授课教师与学生代表共同前往大庆公安局网安大厦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在沉浸式体验中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在互动交流中深化法治理念。
走进大庆公安局网安大厦,在网安民警的引导下,师生们首先了解了网安部门的日常职能与工作流程——从网络安全态势监测到电子数据取证,从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到普及网络安全防护知识,每一个工作环节都彰显着维护网络空间清朗、守护群众数字权益的责任与担当。网安民警结合实际工作场景,用通俗的语言讲解了网络安全工作与社会稳定、群众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师生们意识到,看似遥远的网络安全,实则渗透在日常上网、信息保护的每一个细节中。
在实践教学的核心环节,网安民警以“世界十大网络安全事件”为切入点,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带领师生们认识网络安全风险。从2007年影响全国的熊猫烧香病毒,到2013年震惊全球的美国棱镜门事件,再到2017年席卷多国的WannaCrypt勒索病毒,每一个案例背后都关联着数据泄露、系统瘫痪、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网安民警深入剖析了这些事件的发生原因、影响范围及应对措施,同时结合当前网络环境,提醒师生们警惕网络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等常见风险,让大家掌握了实用的网络安全防护技巧。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授课教师全程认真聆听、细致记录,表示此次实践教学活动为课程提供了丰富的现实素材,未来将把网络安全案例、网警先进事迹融入课堂教学,让理论知识与实践案例相结合,进一步提升课程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家安全观、树立法治意识。学生代表们也积极分享感悟:“以前在课堂上学习网络安全知识,总觉得很抽象,今天实地了解后才明白它的重要性,以后一定会更加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也会向身边人宣传网络安全知识。”
此次走进大庆公安局网安大厦的实践教学,不仅让师生们提升了网络安全素养、深化了法治认知,更推动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从课堂讲授向实践育人的延伸。接下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积极推进“行走的思政课”,搭建更多连接课堂与社会的桥梁,让思政课教学真正活起来,助力学生成长为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新时代有为青年。